首页

西服里丝袜

时间:2025-05-29 01:18:54 作者:心理健康题材电影《和我说早安》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浏览量:11962

 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具有重要意义,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、学习、旅游以及从事商务活动,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,还可以让外籍人员真切了解中国、认识中国,感受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。

  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正式迈入“免签时代”,中外人员交流日益密切,外籍人员来华的支付问题越发得到重视。外籍人员更多使用银行卡和现金,而中国普遍使用移动支付,支付遇到难题该如何解决?为打通外籍人员在华支付的堵点,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支付指南,引起广泛关注。

  中国人民银行3月14日发布中英文版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,对移动支付、银行卡、现金等一系列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进行详细提示,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召开了在沪金融机构优化支付服务推荐会,上海和浙江、江苏、广东等省的城市指南将陆续推出。商务部日前也汇编了《外国商务人士在华工作生活指引》,涵盖办理住宿、银行卡等事项。这些举措为外籍人员更好地在华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。

  事实上,为解决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便利化问题,近期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。2023年7月,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宣布全面开放绑定Visa、Mastercard等主流境外卡,并升级相关服务;今年3月初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外籍人员来华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,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;3月7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》,对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、提升支付便利性作出制度性安排。以上措施切实、精准地解决了外籍人员银行卡可能在中国境内无法直接使用,或使用时受到交易限额、无法绑定到本地支付应用等诸多问题。

  中国优化支付服务的各项举措,让众多外籍来华人员有了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,认为这些举措能大大提升他们赴华进行各项活动的便利度。

  但需要指出的是,优化外籍人员在华支付服务仍需持续进行。例如,各大银行不仅在线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支付软件的语言功能,提升业务受理能力与移动支付便利度,还要在线下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绿色服务窗口,及时提供咨询及业务办理服务,以及确保在各大重要场景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,更好保障外籍消费者支付选择权等。

 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便利的支付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、学习、旅游以及从事商务活动,从而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,数百万境外来华人员使用了移动支付,仅2023年四季度,境外来华人员移动支付累计交易近3500万笔,金额达50亿元;另一方面,通过提供便捷、高效的支付服务,可以让外籍人员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,进一步促进中外交流、筑友谊桥梁。

  刘畅 经济日报 【编辑:苏亦瑜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走进中国乡村)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:连接乡愁与繁华的墟市

新疆有7.4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,绝大多数分布在县、乡基层一线,他们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奇台县人大代表吾鲁柯凡·夏合力旦就是其中一员。

哈里斯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中方:不作评论

此外,苏里南总统单多吉应邀于4月11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。崔洪建分析说,拉美国家苏里南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距甚远,此访彰显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。而“近邻”方面,则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和高官频繁来华进行互动。

证监会:2023年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同比增长19%

本次赛事举办地浑南区祝家街道地处沈阳东南山区,域内山势多姿,一步一景,野趣横生,发展马术产业,优势得天独厚,已吸引三家马术俱乐部先后落户,马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。近年来,当地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,不断完善马术运动基础设施,提升赛事服务水平,联合域内马术俱乐部连续举办中马协专业评级测试、贴时和争时赛、盛装舞步比赛、山地马术耐力赛、车马赛、马术嘉年华等多种类型的专业马术赛事和主题活动,并持续开展青少年马术培训和马术知识普及,祝家地区马术产业发展基础日趋坚实,氛围逐渐浓厚,马术产业已经成为祝家文旅的新兴板块和亮点品牌。

学习新语|“中国市场这么大,欢迎大家都来看看”

9月30日,随着一列满载机械设备、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站驶出,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。今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(中亚)班列数量达到5802列,同比增长15.7%。

青海为506家企业建碳账户 贷款超92亿

描述杜火罗国人的《米兰多靳瘗龛记》位于桂林西山,雕刻于唐上元三年(676年)。杜火罗国位于今阿富汗北部地区,疆土曾到达塔里木盆地东部,玄奘西行经过该地。《米兰多靳瘗龛记》证明了杜火罗国与唐王朝的密切往来。

相关资讯
遇袭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,长期是以色列“头号通缉对象”

7月12日,应急管理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,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,介绍近期防汛抗旱、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。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、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,近日,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。上半年,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.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失踪322人,紧急转移安置85.6万人次,倒塌房屋2.3万间,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.1千公顷,直接经济损失931.6亿元。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:一是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极端,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、量级大,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、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,特别是6月份以来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湖南等地重复受灾,灾情较重。二是西南、中南、华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散发,以山体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为主。三是强对流天气高发,风雹灾害点多面广,北方以大风、冰雹为主,南方以短时强降雨、雷暴大风为主。四是南北方地区旱情交替发展,主要影响西南、西北、华北、黄淮等地,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目前已基本缓解。五是年初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雨雪强度大、降水相态复杂,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。六是森林草原火灾总量处于低位,华北、东北、西南局地火险形势严峻。(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)

热门资讯